重庆火锅:家家扶得醉人归

 文章     |      2019-02-22 18:12:55

晚唐诗人王驾《社日村居》诗云:鹅湖山下稻粱肥,豚栅鸡栖半掩扉。桑柘影斜春社散,家家扶得醉人归。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,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。古代百姓不但通过作社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、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,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。诗人把田家生活作了“桃花源”式的美化,让人联想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,畅怀大饮,描绘农家丰收之年的欣喜之情。重庆人把它作了改动,用来描绘重庆火锅:“一锅沸汤双椒会,聚友拾箸烫毛肚。辛香滋味满城邑,家家扶得醉人归。”

  重庆火锅,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、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,后随着社会的发展,历史的变迁,人们的饮食习惯,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渐渐受人们的喜爱。史料载,抗战结束后,重庆火锅达到了建国前的顶峰。那时,就连平时以“阳春白雪”自居的咖啡厅及高档饭店也做起了毛肚火锅生意。如著名的汉宫(集西餐、咖啡、冷饮于一体的新潮咖啡厅)、心心咖啡厅及皇后餐厅等。汉宫当时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,“日暮汉宫吃毛肚,家家扶得醉人归”;皇后餐厅的毛肚火锅更是讲究,还有乐队伴奏。

  对饮食文化没有研究,但走遍了大江南北,对饮食有点感触。重庆火锅远没有粤菜做得那么精细,但有深厚的文化渊源,而且不断创新,使它成为普通大众喜欢的美食,市场欢迎的东西,就有生命力。

  “朝天门、楷杷山,火锅小吃店,伴我八年度磨难,饭菜麻辣香,雾都印记难消散!”抗战时期一些曾在重庆居住后移居到台湾的同胞,在离开重庆数十年后,仍然忘不了重庆的火锅。从侧面说明重庆火锅影响海内外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门庭若市的火锅,并不是那些广告做得多,名气大的品牌火锅,如南山枇杷园火锅,500张桌子长春爆满,它以优雅的生态环境和新鲜的毛肚吸引很多市民前往。我公司附近的品牌火锅天天冷冷清清,而旁边的杀牛场火锅排队等候。还有一些土得掉渣的火锅名,吃的人就是多。原因简单:菜品新鲜、味道好,质量有保证,消费者吃得放心,网上一查,重庆火锅前十名榜上无名!

  在经济下滑的压力下,大众餐饮、短途旅游、医疗卫生、移动通信、影视文化等产业保持稳定,民以食为天,山城重庆藏龙卧虎,哪些注重内在质量、注重创新、注重文化的餐饮企业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!

  近日在餐桌上,服务小姐端上一盘散发泥土气息的花盆,轻轻地拨开泥土,里面就是一道美食,在惊叹之余,为餐厅的创意叫好!重庆火锅底料厂